驻自贡创发集团纪检监察组关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与内控管理融合问题的思考
来源:自贡创发集团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4-09 访问次数:
中国特色国有金融企业制度,其最大优势在于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同时也就要把纪检监督内嵌到企业内控管理全过程,而如何把纪检监察与内控管理体系有机融合,产生“1+1>2”的效果,是当前国有金融企业现代化改革的难点之一。
一、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与内控管理融合的现实问题
纪检监察机构作为专责监督机构,主要负责惩治国有金融企业腐败、监督公权力运行、衔接纪法与司法等,能够打破内控合规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局限性。纪检监察在内控管理体系中可以进一步强化政治监督,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监督体系,提升监督效率,维护更广泛大众的共同利益。但是就目前国有金融企业现状来看,纪检监察与内控管理的融合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纪检监察范围界定不清晰。一些企业员工浅显地认为纪检监察就是党组织的事情,是党员干部的事,与内控管理、职工群众没有太大关系,片面地把纪检监察工作与内控管理工作剥离开来,导致纪检监察职能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体现不明显,监督检查效果不突出,可能存在企业领导或各关键岗位在内控管理过程中发生廉政风险。
(二)纪检监察工作举措缺乏创新。一些企业纪检监督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全面性,监督缺乏整体性,业务结合不够,在监督过程中对细微环节往往监督不到位,空白点较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致使各自为政,没有很好地整合各种监督力量;对“关键少数”“重要环节”的监督方式方法缺乏创新,对岗位和工作特殊性没能形成针对性监督方式等,可能导致纪检监察工作与经营工作两条路,两张皮。
(三)对内控管理实际问题不清楚。一些企业在监督过程中,对内控管理了解不够,特别是对财产权属关系和管理主体不明确。各市属国有企业相继从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接收了多项国有资产的内控管理任务,这些资产的形成(来源)以及部分产权的归属还不够明确,相关法定确认手续还不齐全等,可能导致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不力,甚至造成资产流失。
(四)纪检监察监督体系还不健全。一些企业纪检监察监督机构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监督力量比较薄弱。部分企业仅配置1名纪检人员,且在公司担负着重要的工作任务,无法及时参与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部分党支部仅设有支部书记,经营工作压力巨大,对纪检监督精力分配不够;部分企业内控制度不够完善,且纪检监察人员兼职,或专业度不够等,可能致使纪检监察职能未及时深入业务工作各环节。
二、对企业国有纪检监察与内控管理有机融合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
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加强监管,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对这一条决不能含糊遮掩。一是要切实发挥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党的领导是具体的,有程序保障,也有内容要求,依据就是党章党规党纪和党的理想信念宗旨、路线方针政策。二是企业主要负责人不能只管人事、资金和项目,忽视自己党员干部身份,首先要履行管党治党职责,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旗帜鲜明地抓起来,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内控管理工作,引导守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方向。
(二)以教育引导为重要方式提高认知度
有计划地学习引导,可以有效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不断坚定其理想信念。一是以党纪法规教育强化纪律意识,将懂规矩、守纪律摆在教育之重要位置,深入开展党纪法规教育,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树牢纪律规矩意识,明确自身权利和义务、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觉悟,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组织纪律。二是计划性开展合规教育,根据市纪委监委相关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阶段性开展合规形势分析,认清企业发展形势,明确工作目标,把握好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依法合规;广泛开展廉洁教育、家风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把党纪法规、传统美德等优秀理念“内嵌”于实际工作,使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打造风清气正、实干争先的企业氛围。
(三)把握实时热点创新开展纪检监察工作
把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一是聚焦“4+3”产业体系,把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内化到企业经营发展实际中,履行好企业发展使命任务,重点加大对省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企业发展重点任务等监督力度,督促其依法合规推进,高效落实落地。二是深入发掘本企业实际特点,针对性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例如自贡创发集团创新构建“纪检+”大监督体系,建立上下协同、内外协作的监督管理模式;建立“学说建诺”工作机制,通过学懂基金知识,说清党纪法规,建好制度机制,承诺廉洁从业等方式,把纪检工作深度融入集团日常内控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从员工思想到业务开展再到长效机制的全覆盖。
(四)注重强化管理倒逼企业内部控制
实现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和内控管理有机融合,必须有坚强的监督管理机制,以高压管理推动内部优化调整,倒逼企业提高重视,增强落实力度,实现更好的内部控制。一是建立和完善资产监督管理机制。以市级巡察整改工作为契机,高压督导,倒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和风险管控机制,持续加大纪检监察力度,切实提升整体合规性,为企业发展提供纪律保障。二是全面理清权责边界,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制度监管,细化权责清单,全面厘清财产权属关系等,特别是针对“关键少数”和重要环节,要以强大的制度约束力,确保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